
大幕终于落下了网络炒股配资。
11 月 6 日,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个人社交媒体账号确认了前东方甄选 CEO 孙东旭的离职:"近期,东旭因个人原因,提出不再继续工作。我鼓励他坚持下去,相信公司会越来越好,并希望他未来适当的时候回到管理岗位。但他经过认真思考后,觉得还是想离开。最终,我同意他离开,不再参与公司工作。"
俞敏洪的声明颇为"煽情",开篇点出:"东旭和我,是东方甄选的创始人。没有东旭的努力和坚忍不拔的奋斗,就不可能有东方甄选的发展和今天。"

这次离职并非毫无预兆。今年 8 月就曾传出相关消息,东方甄选还官方发布声明辟谣,称"在休假中,并没有离职",并强调孙东旭一直以顾问的方式工作。
离职消息公布后,东方甄选股价一度下跌 9%,市值单日蒸发约 30 亿港元。截至 11 月 7 日收盘,公司总市值 226 亿港元,与 2023 年 1 月 740 亿港元的巅峰市值相比,蒸发了超 500 亿港元。
孙东旭是新东方"老兵"。公开资料显示,2007 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后,他就一直在新东方工作,从一线教师、校长一路升到区域总裁、集团副总裁等职位。2019 年起,他开始担任新东方在线 CEO 和董事。2023 年 3 月,新东方在线正式更名为"东方甄选"后,他继续担任 CEO。
2021 年底,俞敏洪带领公司艰难转型。孙东旭负责为直播电商的新业务搭建框架、制定规则,有媒体将其形容为"铁腕操盘手"。他确实不负众望,迅速搭建起了供应链体系、选品和运营团队。
按照孙东旭的描述,在起初的商业定位里,东方甄选不是一家直播公司,也不是造星机构,而是一家农产品科技公司和文化传播公司。但 2023 年,旗下主播董宇辉的爆红,让原本的设想出现了"意外"。
这也引发了后续一系列事件,包括孙董两人内部矛盾爆发、孙东旭被免去 CEO 职务,以及董宇辉的出走和另起炉灶。
在孙东旭离职消息传出当天,东方甄选直播间仍在运行,但观看人数只有 3000 余人,与两年前动辄十万人的"黄金时代"已大不相同。
有不少网友支持他。在个人层面,被"网曝"了一年多,以至于期间两次更名,从最早的"东方小孙",到"小孙同学",再到现在的"孙美丽",做出这个决定并不难理解。但东方甄选仍未从阵痛中走出来,曾经横空出世的明星公司,陷入如此困境,这不禁让人唏嘘不已。
一、"三人转"
2021 年底,当新东方在线决定转型农产品带货直播后,孙东旭负责搭建整个体系。
他押注抖音,用中英双语带货,营造了文化氛围,把东方甄选直播间打造成了具有知识付费属性的独特 IP;在供应链端,他严控品质,以"产地直采 + 严格质检"的方式,将退货率压至 1% 以内;在组织端,他把新东方"教学督导"基因融入选品流程,一个上架商品需经"三审三校"。
以至于在内部矛盾爆发后,俞敏洪还曾评价其"执行力优于自己和董宇辉"。
2022 年 6 月,东方甄选一夜走红,抖音粉丝量突破 100 万。董宇辉跃升行业头部主播,以他为核心的主播团队,仅半年便将交易额推高至 20 亿元,公司股价更是相比历史最低点涨了 36 倍。
但事后看来,矛盾已有了苗头。2022 年夏天,孙东旭在采访中提到董宇辉不具备管理才能。据他称,董宇辉经常找他讨论战略问题,但是他劝董宇辉"不要再幻想做管理了",甚至说,"你应该来当总裁,在你的领导之下,公司肯定扛不了多久。"
当时两人的关系看上去紧密到可互开玩笑,外界很难预料到后续的事态发展如此戏剧化。
2023 年 12 月 10 日,东方甄选官方抖音账号在"吉林之行"宣传视频的评论区置顶了一条评论,大意为主播在镜头前展示的"小作文"都是与文案等团队协作的结果,这被解读为暗指董宇辉。董宇辉随后在直播中回应编辑"胡回复",编辑紧接着又在评论区举例强调双方的合作关系。
两次评论触动了粉丝的神经,尤其是董宇辉的粉丝。不少评论提到,这是公司在"背刺"董宇辉,试图"窃取"他的劳动成果,风波迅速发酵。
12 月 12 日晚,孙东旭在直播间露面回应,却直接引爆了"火药桶"。他把手机摔到桌面上,整场像是给粉丝"开会",且公开提到董宇辉的年薪"并不止网传的几千万",彻底激怒了粉丝群体。而他在当年 2 月高位出售东方甄选股票,套现 2 亿港元的信息又被大面积提及,这引发了中小投资者的恐慌情绪。
12 月 9 日至 14 日,东方甄选掉粉约 26 万。12 月 13 日,东方甄选股价大跌 12.96%,仅 9 日至 13 日,市值就蒸发了超 60 亿港元。
俞敏洪迅速做出决策。12 月 14 日,他通过视频致歉,承认官方做法失当,并主动为事件负责。当天,孙东旭也在直播中公开道歉。两天后,东方甄选董事会宣布:解除孙东旭执行董事、CEO 职务。公告称,之所以做出此任免决定,是因为近期舆论风波暴露了公司管理漏洞,孙东旭对品牌和声誉管理"不善"。
俞敏洪亲自下场"拉架"。一方面,他在 12 月 18 日宣布任命董宇辉为高级合伙人、董事长文化助理兼文旅集团副总裁,并将为其成立独立工作室,以多重头衔留住这位顶流主播;另一方面,又表示孙东旭可以继续以顾问身份参与工作。他公开强调不能因为一时错误就抹杀孙东旭的贡献,甚至公开承诺"小孙不会离开东方甄选"。
但这一次"留人"仅发挥了半年作用。2023 年底,董宇辉自立门户,启动运营"与辉同行",并在 2024 年 7 月,正式离开东方甄选。
孙东旭则是沉寂一段时间后,尝试重回前台。11 月 24 日,他现身直播间,期间点赞数超 4000 万,观看人次超 1000 万,成为当月场观数据最好的一场直播。就在他复播的第二天,东方甄选股价以涨超 9% 迎接他的回归。
然而一年多过去,这场"尾声戏"还是没能改变什么。
二、"去董化"
董宇辉"单飞"以来,与辉同行的粉丝量持续走高,东方甄选则持续掉粉。
东方甄选一直在着力摆脱对超级主播的依赖,加强团队声量,但收效不高。它的主播阵容包括顿顿、明明、YoYo 等,但与董宇辉相比,人气仍存差距。在"小作文事件"发生时,董宇辉的抖音账号粉丝数超 1300 万,排在第二的顿顿只有约 213 万。
目前,与辉同行粉丝数超 3400 万,东方甄选则只有约 2800 万。《中国 · 新闻周刊》援引的数据显示,不管是上半年度榜单还是月度榜单,与辉同行都位居"直播带货达人"首位,东方甄选及相关账号并未出现在前十名。
今年 8 月,东方甄选发布 2025 财年业绩报告,总营收同比下降 32.7%,净利润同比下降 97.5%。
在行业和媒体看来,董宇辉带走了东方甄选的"核心购买力"。事实上,在他离开前,东方甄选已经开始布局多主播、多品类的运营体系:设立生鲜、服饰、美妆等垂直直播间,并推行主播轮值制度。
去年夏天,新策略已开始奏效,董宇辉离职后仍有天权、顿顿等新主播接棒。然而头部主播的流失潮依然难挡。2025 年 6 月,"新台柱"顿顿宣布离职,其常驻的美妆直播间曾有 400 多万粉丝,流量级别仅次于主账号。
"失去了文人气质",这是外界此后对东方甄选最普遍的评价。直播间不再有"苏东坡"和"莎士比亚",取而代之的是" 321 上链接"和"抓紧最后三分钟"。东方甄选正在从一个"文化现象",退回至一个纯粹的"电商渠道"。
2024 年年中,俞敏洪甚至在物美创始人张文中的直播间中公开提到,"现在做得乱七八糟"。
失去超级主播后,东方甄选迟迟没有实现理想中的"产品驱动""品牌驱动"。今年 1 月的财报电话会上,俞敏洪透露,东方甄选 60%~70% 的销售额依赖于抖音平台。他直言:"这对于一个独立的上市公司来说,不是正常的商业模式。"
东方甄选早早就开始发展自营产品,还在 2023 年 10 月推出基于自有 APP 的"甄选会员",售价为 199 元 / 年。它想要讲一个"线上山姆"的故事——通过开发自主商品来替代单纯主播带货,凸显独特价值。
在 2025 财年,东方甄选累计推出 732 款自营产品,较上一财年的 488 款大幅增加;自营产品交易额占比也从 40% 升至 43.8%;自营产品总营收为 35 亿元,整体毛利率从 25.9% 提升至 32%。
但这条道路并非坦途,被媒体质疑的点是增速放缓:2025 财年增加的付费会员订阅数为 6.57 万人,而 2024 财年仅下半年就增加了 7.48 万人。
这期间,孙东旭没有对外发声,似乎成了一个"局外人"。
11 月 7 日,俞敏洪在个人社交媒体平台晒出与相识超 40 年的老伙伴、新东方 CEO 周成刚的合照,照片中的二人笑逐颜开。
8 日,他又发布了一条视频,在"新东方打工人之歌"中,员工肆无忌惮地用歌词吐槽自己对公司的种种"不满"。而在评论区中,被提及最多的是其中的一句歌词:受的委屈再大,也大不过俞敏洪。
这似乎正是他向"看客"们的回应:离开孙董二人之后网络炒股配资,路还要走,而他背后不是空无一人。
隆盛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